功夫不负有心人
济南盛金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
锯床、
带锯床、
数控锯床的厂家,当然不乏关注一些先进工作者的事迹,“没有比脚更长的路,没有比人更高的山”,这句话用来赞美杨明广一点也不为过。
杨明广56岁,最高学历是初中,现在是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沈一车床产品线经理,他已经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8年,他的100多名徒弟们的学历则大多是大学本科或专科,每每谈到他,徒弟们满是敬佩和尊重。
“我刚上班的时候,也是先跟着师傅学,那会儿师傅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。”杨广明说他从钳工做起,钳工是装备制造业中应用范围最广的工作,“各个工种都离不开钳工,钳工门槛不高,技校毕业都能做,但是要做好钳工非常不容易”。
杨广明介绍,他刚上学那会要学锉、锤、锯、刮、研等钳工的基本功“可别小看这些基本功,这是一个钳工必备的看家本领,拿打锤来说,出徒的时候,我们得经过考试,先拿布把眼睛蒙上,右手抡锤,左手把铲,锤落在铲子把上,只允许你砸三锤,要把手指粗一根钢条铲断,这才算出徒。”
为了练这项基本功,杨广明曾把自己左手砸骨折过。“这个行当不容易,到我这个岁数,十根手指能保全的不多,一分神儿,就容易出事故。”除了基本功,理论知识同样重要。入厂后,杨广明白天跟着师傅学手艺,晚上捧着书本自学理论。“每周末我就骑着自行车去沈阳工业大学参加培训班,周周不落,向老师请教,跟同行切磋。”就这样,他一点点学会了看图纸,弄懂了机床运转、维修的理论,逐步成长为一名高级技工。
“时间长了,跟机器就会有感情,它就像你养的一个宠物,机床坏了,就像小动物生病了,把它们修好,自己心里也高兴。”胡广明说。实际上更多的情况是一台机床坏了,杨师傅就必须加班加点修好,因为机床一停,意味着企业生产“停摆”,“有的企业一台机床停一天,损失好几百万,耽误不得。”所以,30多年时间里,杨广明加班加点工作是常有的事儿。
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,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都不怕。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,学会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。